《外科理论与实践》
胃神经鞘瘤误诊为胃间质瘤1例
张勤,葛现才,沈璟
【关键词】神经鞘瘤;胃间质瘤;淋巴瘤;胃
KeywordsSchwannom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Stomach;Lymohoma
临床资料患者,老年女性,因“上腹隐痛不适1年,加重伴间断黑便1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感到上腹部隐痛不适,疼痛无肩背部及腰部等放射痛,与饮食无关,不伴有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大便带血及里急后重等不适。近1月来,患者疼痛频繁发作,且较前加重,并伴有间断性黑便,为正规治疗来我院。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坦,未见明显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表浅静脉曲张,腹软,上腹部剑突下深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未扪及明显实质性占位,肝区、肾区叩痛(-),肠鸣音适中,直肠指诊(-)。进一步完善检查,抽血化验:红细胞4.5X10 12/L,血红蛋白124g/L,肿瘤标记物全套、肝功、肾功、电解质、凝血四项均未见异常,大便潜血(+)。上腹部CT(图1-2):胃体大弯侧胃壁局部见半圆形突起于胃腔影,边界清晰,大小约为1.9X 2.4cm ,密度较均匀,CT值约为46HU,增强后呈均匀性强化,与周围组织关系清晰。胃窦部胃壁略厚,胃壁尚软。腹膜后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影。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图3-4):胃底部可见一圆形充盈缺损区,大小约2.5×2.2CM,边缘光整。胃镜(图5):胃体隆起-间质瘤,慢性萎缩性胃炎,HP+。胃镜病理(图6):(胃窦)送检小组织3块,均已烧灼变性,结构不清,内见灶状核深染区,挤压变形,经免疫组化标记为淋巴细胞,未见上皮。免疫组化示:核深染区LCA(+),Ki67指数局灶5%,CKpan、CD56、Syn、CgA均(-)。因瘤体较大,在内镜手术治疗风险较高,为安全、彻底手术治疗转入外科,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胃体大弯侧有一大小约包快,质韧,边界欠清,突向胃腔,胃周围可扪及多个散在分布肿大淋巴结,因肿物超过3.0cm并伴有肿大淋巴结,根据胃间质瘤手术原则给予“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提示(图7):(胃体)梭形细胞肿瘤,瘤细胞稀疏,核纤细、扭曲,异型性小,无核分裂像,间质可见粘液变性及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周围可见12枚肿大淋巴结,均为炎性反应性增生。免疫组化:瘤细胞呈S-100(+),GFAP(+),CD117(-),CD34(-),Dog-1(-),SMA(-),caldesmon(-),P53(-),Ki67指数5%,考虑为神经鞘瘤。
讨论
胃间叶源性肿瘤是指来源于胃的间叶组织的一类肿瘤,80%的胃间叶源性肿瘤是胃间质瘤,其次为真性胃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1]。胃肠道神经鞘瘤仅占全身神经鞘瘤的
上一篇:浅谈中医“清消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