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90后外科医生在长沙过年,收到父母从安徽寄来的 

来源:外科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24

2月8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何改生正在和患者交流。图/记者谢长贵

2月5日晚,湖南人的小年夜,何改生正在炒腊肉炒蒜薹。当晚有三个同学来他家吃饭。图/受访者提供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长沙报道

春节临近,年味已浓,很多人已经迫切踏上了回乡之路。2月8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何改生医师依旧在病房忙碌,换药、解答咨询、指导康复、完善术前准备……

这位来自安徽的90后小伙,在长沙10年,早已将这里当作第二故乡。如今,他不仅炒得一手好湘菜,还即将成为湖南女婿。

“两年没回去了,心里很想回。”何改生坦言,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他响应了“就地过年”的号召,决定留在长沙过年。得知儿子过年不回家,远在安徽老家的父母为他寄来了家乡特产,还寄来了亲手做的两双棉鞋,一大箱年货满满都是爱。

炒得一手好湘菜

记得每一个患者的名字

何改生来自安徽安庆市怀宁县,2010年到长沙求学。第一次到长沙,一碗酸辣鸡杂让这个身高一米七五的小伙辣出了一身汗。如今,有10年“老长沙”身份的何改生,已经对所有辣椒“百毒不侵”,而且还炒得一手好湘菜。

年轻的何改生有着典型的“湖南性格”,热情、大方、耿直,做事总是风风火火。当一名好医生,是他最大的理想。

为了练好技术,何改生曾经在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值班室睡了3年,只要病房有手术,他就上,从拉钩到缝合,再到拿上更关键的手术器具,他不断接近自己的梦想。如今,正式成为一名骨关节外科医生,何改生更加觉得责任重大,“除了要技术过硬,还用心帮患者解决问题”。

何改生记得自己管床的每一个患者的名字,查房时,由于患者年龄偏大,他总是热情地叫他们一声“爹爹”“娭毑”。对待他们的疑问,何改生总是耐心详尽地解答。每次患者教育他都要花很多时间,他说,作为一名年轻医师,要舍得花时间,这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更是医患建立信任的前提。

最初听不懂患者方言

现在长沙口音越来越重

病房里的患者大多来自湖南,各地方言一开始让何改生有点摸不着方向。为此,何改生还慢慢学习摸索方言的表达,“现在他们讲话,我基本能听懂,还会跟着他们的语调,讲点蹩脚的方言,平时说话的长沙口音也越来越重哒”。

只要不是在做手术或其他重要事情,患者和家属给何改生发信息咨询,他总是“秒回”,有时吃个饭都要停下来好几次。而且他坚持用文字,不用语音回复,“虽然打字会费时间些,但这样他们能看得清,记得准”。

一名好医生,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也真心牵挂着他们的安危。1月下旬,何改生管床了一名92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人,老人本身合并有肺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术后因肺炎等原因,转入重症监护室。这让何改生的心情沉重不已,一向倒头就睡的他,当晚凌晨4时醒来后,未能再入睡,“作为医生,最不愿看到自己的病人发生意外”。万幸,老人后来转危为安,才让何改生松一口气。

经过10年的成长和历练,在长沙,这位喜欢抗日剧、唱红歌,“不像90后,倒像70后”的安徽小伙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外科医生。导师评价他,动手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科里的护士称赞他,对专业很执着认真;病患家属认为,他乐观、敬业,对患者很上心;在保洁阿姨眼里,他阳光、礼貌,逢人就喊,很是难得。

????与父母约定:明年一定回家

不仅如此,这个安徽小伙还即将成为湖南女婿,在长沙安家。“本来今年想带她回老家过年的,父母和哥嫂也一直盼着我们回去,现在只能延后了。”何改生说,“两年没回去了,当然很想回去,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人员,要带头响应号召。”

何改生的父母都已年近七旬,1月25日,他们得知何改生不能回家,便把早早准备好的腊鱼、腊鸭、腊肉、腊肠、红薯粉和亲手做的两双棉鞋等满满一大箱年货寄到了长沙。

一直在外读书,工作也才起步,对父母的亏欠是何改生最愧疚的事,“和他们约定了,明年一定回家,万一要值班,就把他们接到长沙来过年”。

“父母不识字,小时候他们没法教我怎么写作业,却告诉我一定要靠自己奋斗,才能改变生活,创造幸福。这大概也是他们给我取这个名字的初衷吧。”何改生说。2021年,这位马上而立之年的年轻医师,希望父母平安健康,自己能尽快携手女友组建家庭;希望积累更多的技术和经验,为患者解决问题。

上一篇: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余之刚获评“山东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