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毫厘尽显“手足情”——访济医附院手足外科主 

来源:外科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8

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有一位济宁市首批知名专家,他叫韩清銮,是主任医师、教授,手足外科主任。从医30多看来,他用精湛的技术对待每一台手术,用真情实意对待每一位患者,展现了医者大爱,用真心诠释着与患者的“手足”情深。

勤勉耕耘 甘为孺子牛

上个世纪60年代,韩清銮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和很多人一样,儿时的他崇拜白衣天使,特别羡慕挂着听诊器、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韩清銮的爷爷是村里出了名的赤脚医生,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的他,见到很多村民对爷爷十分尊敬,也让他萌生了学医的梦想。

1990年韩清銮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在当时国家医疗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对他而言,或许有更好的选择,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养育他的故乡。经过多年基层医院的磨炼与外出进修学习,2003年他通过被选拔来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学无止境。”韩清銮说,作为医生要不断汲取新的营养,密切关注学科最新动态,只有不断学习、练就高超的业务技术,才能为患者带来希望。谈到自己的专业,韩清銮以手为例说,手可以说是人体最为精细、灵活的器官,单是手腕处就有24根肌腱,布满血管和神经。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腕部玻璃切割伤,看似一个很小的切口,可能需要修复很多肌腱血管和神经。在手足外科的修复中多数要用到显微外科技术,一个血管的缝合要8到12针,神经外膜或束膜的缝合至少需要4针,且每一针都要求精密的吻合,哪怕有一针血管内膜是内翻的,都有可能造成术后的血管栓塞,一旦出现血管栓塞,肢体将不可能成活。

韩清銮曾经接诊过一例严重上肢碾压伤并手部旋转撕脱伤的病人,面临截肢,患者及家属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辗转来到济医附院。韩清銮考虑病人年仅28岁,他的人生还有很多精彩等待着他,一旦截肢,对于他的打击将是巨大的。科室医生团队仔细检查病人身体状况和肢体条件,充分评估讨论后,韩清銮决定拼尽全力一搏,尽最大可能去修复病人损伤的肢体。手术那天,韩清銮带领科室3名医生在手术台上奋战了39个小时。结果证明是值得的,手术很成功,不仅保住了病人的肢体,病人通过后期康复训练恢复了上肢70%-80%的功能。这位年轻人康复后专程来感谢韩清銮和科室团队。

“一名手足外科医生要对生命有敬畏感,时刻以病人安全和恢复正常生活为标准,更要经得起来自各方的压力。”韩清銮讲述着自己心中的手足外科医生标准。寒来暑往,几十年如一日,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病人的责任心丝毫没有减退,韩清銮的门诊几乎没有正常下过班,手术多时,披星载月也是常态。

手足外科的手术有其特殊性,较之其他骨科手术,操作起来更为精细,耗时间、费精力。由于手足外科大多为急症手术,患者一旦就诊就需要医生迅速反应,每一次手术都是如履薄冰,每一次治疗都是针尖上绣花。特别是对于严重外伤,如碾压伤、离断伤、撕脱伤及其多部位复合伤,既要保证术后肢体的成活,保证功能的恢复,又要尽可能地维持肢体固有的外形,手术过程非常复杂,手术时间也更长。

韩清銮从事创伤骨科、显微手外科、足踝外科工作30余年,他十分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深造,对于各种复杂的骨创伤、断指(肢)再植等疾病的治疗或修复,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被同事和患者称之为“手护神”。

精研医道 医术即艺术

在手足外科,每天接诊大量手外伤的病人,不少人因为伤情严重最终造成手指缺失。没有了手指,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有的人变得内向、恐惧社交,被社会边缘化,甚至患上抑郁症,工作、学习、婚恋受阻,人生轨迹有可能会被彻底改变。

这一切让韩清銮非常忧心,他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所学,完善手术方式实施全型手指再造,帮助患者拥有完美的手指,让他们过上原本正常的生活。为了这一目标,韩清銮带领科室团队,翻阅文献和手术图谱,术前反复研讨手术方案,尽可能地做到完美的术前设计。他经常告诉同事,手术如同工匠雕刻,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环节都是重点,都不能忽视,“要做一台手术出一台精品”。

韩清銮打开电脑,里面存放着很多患肢术前术后的对比照片,他一一介绍,如同展示自己心爱的藏品。很多再造的拇指,精细到连指甲都尽可能保持形状一致。

上一篇:济医附院手足外科主任韩清銮,精诚医者“毫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