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福州各界追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来源:外科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5

2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于13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闽清县,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吴孟超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

他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

他带领同伴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为新中国开创肝胆外科奠定了基础,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由上世纪60年代初的15%提高到98.5%,肝癌切除病人总体5年生存率接近50%;

他主导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病理标本库,培养了众多肝胆外科领域的优秀人才;

……

97岁仍主刀做手术的吴孟超曾说:“我将用一生履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承诺。”

此前,国际社会将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如今,抬头仰望浩瀚星海,“吴孟超星”熠熠生辉。

吴孟超院士(中)在手术室内工作。(资料照片)

报效桑梓 与家乡人民“肝胆相照”

——家乡人民追忆吴孟超

22日下午,天阴沉沉的。在闽清县吴孟超院士馆,展馆讲解员吴艳丽在送走一批参观者后获知吴老逝世的消息,眼泪不禁在眼眶打转,“讲了那么多次吴老的事迹,一直深深为吴老的精神所感动,他是真正的仁医,是家乡人的骄傲”。

临近闭馆时分,两位附近的村民得知吴孟超院士逝世的消息后特地来到院士馆献来献花,“愿吴老一路走好!”

吴孟超生前每年都回福州两三次。他长期心系福建肝病防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牵挂着父老乡亲的健康,表示“愿与家乡人民‘肝胆相照'。”

“每次和他交谈,他总是会问起家乡的发展情况,他说家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时时刻刻牵动他的心。”吴孟超的堂弟吴孟桃说。

吴孟超的一生波折起伏,回国、参军、入党、从医,每一个人生的关键选择都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家乡始终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通了新路、盖了新房对、村民们看病越来越方便,这些事对他来说都是让他振奋的好消息。他总是说,渴望能为腾飞的故乡做点什么,为故乡报效绵薄之力。”吴孟桃说。

“一直以来,吴老对于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都十分关心关注,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闽清县总医院院长黄勤贵回忆,闽清县总医院建设期间,吴老曾三次来到现场指导医院建设,询问医院建设中的难题。

“吴老尤其关注家乡人民的身体健康,这些年还致力于推动闽清县的肝病防治工作,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家乡基层。”黄勤贵介绍,2018年,吴孟超院士专家工作站落地闽清县总医院,该院每年获得专项资金支持,赴全县各乡镇开展肝癌早筛早防,以及肝病防治。

吴孟超常对学生说,有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但我愿你们收到更多别人的感念。

“作为一名医疗从业者,吴老的事迹和精神一直给我们很大的激励,不论是对待病人的仁心与医德,还是勇攀科学高峰的钻研与坚持,都是我们从医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黄勤贵说。

闽清县吴孟超院士纪念馆内,家乡人民献花缅怀吴孟超。(吴孟超院士馆供图)

手中一把刀 心中一团火

——多位记者追忆吴孟超

吴孟超院士的离去,让许多人悲恸不已,众多主流媒体纷纷进行报道,追忆他的事迹,向这位悬壶济世佑苍生的医者,坚守初心甘于奉献的长者表达哀思。

“为医之道,最要紧的,是一个‘德'字。对病,要快、准、狠;对人,要慢、拙、仁。”2016年11月,福建卫生报记者张帅在一次对吴孟超的专访中记录了其从医心得。提及与吴老的近距离接触,张帅记忆犹新。

在跟随吴老查房中,有几个小细节让他至今难忘:在接触病人前,他先跟病人握手聊家常,还拍拍病人的肩膀,然后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做检查。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顺手为病人拉好衣服,盖好被角,并弯腰把鞋子放在他们最方便穿的地方。

“一定要这样做吗?”张帅心头的疑问还没说出,吴老看透似地解惑:“对医生而言,这仅是举手之劳,可对病人来讲,这不光是内心的温暖,还有康复的信心。因为面对肝病病人,即使是家人都怕被传染,何况一个素昧平生的大夫?”

上一篇:肝胆外科医生闫军:“肝胆”相照的京保情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