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毛瑞锋
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加上先进设备的加持,可谓如虎添翼。作为山东省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以及山东省医学会院内VTE防控多学科联合委员会主委单位,他们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致力于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诊疗的宣教与技术推广,竭力助推构建全省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防治体系,力图让更多基层患者受益。
李光新坦言,下肢动脉血栓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此外,有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也是下肢动脉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而这部分人群往往不能耐受传统外科切开取栓及血管搭桥手术,遗憾错失救治机会。
解除下肢缺血截肢风险
血管是人体内连接各方的“生命线”,人的双腿又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下肢血管病变同样可能引发致命危机。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和热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一附院”)普外中心血管外科将微创精准治疗理念精髓融入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以腔内微创介入的方法打通下肢血管,为一位又一位患者撑起生命的希望。
近年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着力打造临床学科专业品牌特色,结合疾病谱变化和患者就诊需求,精耕亚专业细化细分,在推进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血管有多强,生命就有多长。伴随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血管外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山一大一附院血管外科将用理念的突破和技术的创新,为更多患者筑牢生命坚实屏障,引领山东省血栓性疾病诊疗向新的高度跨越。
介入疏通下肢静脉
要恢复下肢血液供应,避免这些严重后果发生,就要尽早清除下肢动脉中的血栓。
李光新介绍,减容技术是当前血管闭塞性病变治疗的新趋势,通过射频消融、准分子激光消蚀、血栓旋切抽吸等方法,清除血管内的血栓及部分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增加管腔容量,避免了血管的弹性回缩、减少了支架的植入,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李光新指出,为预防血栓随血液循环流至身体其他部位,可以在下腔静脉植入滤器,网住脱落的血栓,撑起“生命保护伞”。部分下肢静脉血栓可以积极进行溶栓、抗凝等治疗,如果血栓较大,就要考虑介入手术溶栓、碎栓、吸栓,尽快恢复血流。
如今,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穿刺点,就能开通病变血管。在山一大一附院血管外科,创伤小、手术风险小、愈合快的血管腔内治疗已经成为开通下肢动脉血管的首选方法。
微创打通下肢动脉
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样改变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式。经皮血栓抽吸、药物机械性血栓切除、导管直接溶栓等技术,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从原本开放手术的“巨创”走向经皮穿刺的“微创”。
“肢体制动、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等,都可能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李光新介绍,深静脉血栓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带来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更危险的是,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诱发致命性疾病——肺栓塞。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远离致死性肺栓塞威胁
血液从心脏出发,经动脉系统输送到下肢,再通过静脉系统回流至心脏。这条回路漫长,由于重力原因,血液更容易在下肢静脉中淤滞。也就是说,下肢静脉相对容易形成血栓。
追溯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成因,大多绕不开“血栓”二字。
聚焦专业前沿,从最初的普通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导管溶栓术、机械吸栓术等常用技术,到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支架的应用,科室又将目光锚定“介入无植入”的减容技术。
李光新介绍,下肢动脉血栓会带来下肢的缺血性病变。其中,急性下肢缺血是血管外科常见的急症、重症,血栓来源通常是心脏或者近端大动脉,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会导致下肢缺血坏死,面临截肢可能,甚至死亡风险。另一种情况是慢性下肢动脉血栓,往往是在动脉硬化闭塞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血栓,病程较长,患者症状会逐渐加重,跛行距离逐渐缩短,长期下去会出现静息痛、远端肢体坏死等。
上一篇:高密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为高龄病人手术避
下一篇:没有了